杨维中 发表于 2012-2-23 21:41:15

   如今在厦门的海边,碉堡成了环岛彩色公路的点缀。2002年,南京电视台拍摄了专题片,摄制组来了厦门又去了台湾,陈菲菲和汤丽珠这对“老对手”以摄像机为媒介,在画面里见了面。面对镜头,汤丽珠把“亲爱的朱毛军弟兄们”又念了一遍,念完了有点不好意思,“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好,不愿再说这样的话了”,她说,“我们都是中国人啊,没什么好争的。”陈菲菲在镜头前真挚地问候汤丽珠,邀请她有机会来厦门玩。俩人“可以谈谈儿孙满堂,谈谈晚年的幸福生活”。   2004年12月7日,福建居民赴金门旅游正式启动后,陈菲菲、吴世泽和田万恭3个老广播员先后到金门旅游。当地的老人都还记得他们播放过的高甲戏,甚至还有人能来几句这边放过的“革命歌曲”。   在当年广播员们大唱“对台戏”的海边,如今在春节时升起的是厦金两地同时燃放的烟花,两地人民用这份灿烂互致问候,共庆大年。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2-23 21:48:37

      除金门前线的喊话外,敏感词句对大陆的宣传工具,还有后方的“中央广播电台”和“中国广播公司”的“自由中国之声”。  与“前线”依靠扩音器、近乎原始喊话不一样,“中央广播电台”具有很强的发射功率,电波可以覆盖整个大陆。冷战期间,大陆方面所称的“收听敌台广播”,指的多是“中央广播电台”的广播。
  据悉,“中央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往往模仿大陆电台的腔调,广播内容从时事讲评、宣读敏感词句当局的文告、到社会新闻等等均有。大陆“文革”期间,“中央广播电台”还由播音员以标准普通话,全文播出蒋介石的“告全国军民同胞书”。
  大陆当年的“心战”回击,也不限于“前线”。1954年8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开播。最初,对台的节目做得比较硬,多为政治报告和口号。这个问题后来被周恩来总理意识到,他在1972年8月提出两项改进措施:第一,增加天气预报节目;第二,节目结束时要说“台湾同胞,祝您晚安”。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2-23 22:02:53

“糖衣炮弹”到处飘
  光华园,台方金门、马祖一带曾经的“心战”总指挥部所在地。10月12日,当本报驻台北记者陈斌华、赵博来到这里时,发现“铁门紧闭,一片破败,只有大门一侧墙上褪色的雷达图案,透露这里曾经的使命。一旁的‘心战’资料馆已经废弃,被半人来高的野草团团包围”。
  这座如今闲置已久的庭院,当年是全金门最热闹的地方。很多到访台湾的外国政要,来金门都要到这里放一放气球。
  韩鼎洛曾在金门防卫部政治作战室担任第二组的组长,人称金门“心战头子”。他介绍说,放气球,就是“空漂”传单,“把传单卷起来放到气球里边,灌了氢气以后,在风向对的时候飘出去。我们的传单完全是柔性的,不骂人,绝不攻击敌人,它跟第一线喊话不一样。”
  大陆这边也有空漂。曾是“八二三炮战”民兵英雄的洪秀枞说,当年国家比较穷,没有钱买气球,就用猪小肚、风筝来代替。
  除了空漂,还有海飘。在金门岛的最东端,有个近似V型的港湾,台方称为“复国墩”,此处就是面向大陆的海漂要点。从“复国墩”放出去的海漂品,会随着洋流漂过狗屿湾,在福建泉州的围头被冲上岸。
  空飘、海漂政治传单虽然热闹,但双方很快就意识到,单纯投放传单的效果非常有限。于是就有了“糖衣炮弹”的空飘和海飘。
  台湾来的“糖衣炮弹”,主要是日用品,如毛巾、肥皂、背心、尼龙丝袜甚至收音机。大陆“三年困难时期”,台湾的“糖衣炮弹”尤以食物为多,连糯米饭都有。“就是说我这边老百姓的生活,已经达到这样的水平。”韩鼎洛说。
  大陆的“糖衣炮弹”,往往是土特产品,如贵州茅台、山西老陈醋、金华火腿、西湖龙井茶等等。“他们漂过来,我们也要漂过去啊。”曾在厦门市委机关工作的龚洁回忆说,在两岸心战最热闹的60年代,全国各地送往厦门的物资,都由他安排分发,再被漂送去金门。有时,那些自己享用不了的中华烟、茅台酒,因为风浪整个掉到海里,“我们觉得很心疼。但是想到是政治的宣传品,就不在乎了。”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2-23 22:12:41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2-23 22:14 编辑

 历史尘埃挥别去
  喇叭、广播高声喊话,“糖衣炮弹”空飘海飘,一转眼,就过了20多年。
  1979年新年,金门军民发现,从厦门过来的广播,没有了以往的高声指责。取而代之的,是对亲情、对骨肉同胞的声声呼唤。“台湾同胞、敏感词句军官弟兄们”称呼前面,还特意加上了一声“亲爱的”。
  是年年初,大陆宣布“停止炮击金门”。而新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提出“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曾在广播中用重金诱惑对方飞行员“投诚”之举,也于1980年代末停止。1992年11月,金门解除“战地政务”,回归地方自治,同时开放旅游观光。
  如今的金厦海域,游船往来其间。偶尔喊出一句口号,也只为了博游客一笑。当年空飘、海漂的茅台酒、收音机,也已堂而皇之地摆上了商店的柜台。尽管“心战”仍在持续,但当年的做法已成为历史的尘埃。
  2004年年底,福建居民赴金门旅游正式启动,洪秀枞、吴世泽、陈菲菲,这几个隔岸喊话几十年的老人,也相继踏上对岸的土地。“我们一直想去金门,都快想疯了!”如果不是已迁居,他们还想去看看当年打嘴仗的“老对手”们呢。(本专题报道由本报与凤凰卫视《皇牌大放送》联合策划)

大兵101 发表于 2012-2-23 23:25:37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2-23 22: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历史尘埃挥别去
  喇叭、广播高声喊话,“糖衣炮弹”空飘海飘,一转眼,就过了20多年。
  1979年新 ...

       好文章!
       小时候我随父亲,家就住在厦门,那时偶时常听到对台的广播和隆隆的炮声,看此文章仿佛回到故居重温童年记忆。

大兵101 发表于 2012-2-23 23:28:27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2-23 20: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攻”
02.1954年冬,吴世泽在角屿广播组播音室对金门广播(图中由9只号筒喇叭组成的矩阵即“九头鸟)。

图片真棒!好收藏!

大兵101 发表于 2012-2-23 23:32:12

哈哈哈!请版主将这段“喊话”重录制一遍,让我们好好回忆下。{:4_213:}{:4_214:}

大兵101 发表于 2012-2-23 23:36:21

这些收音机真是漂亮。{:4_199:}{:4_219:}

智遇 发表于 2012-2-24 11:25:22

真美!比欣赏美女的感觉还好。。。{:4_198:}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2-24 21:13:51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2-24 21:33 编辑

金门战地游展示播音墙 曾播放邓丽君歌声


      金门县金宁乡古宁头播音墙春节开放观光,这座拥有48组扬声器的喊话站,播放歌手邓丽君歌曲及喊话声音可传25公里。       中新网1月18日电据“中央社”报道,金门县金宁乡古宁头播音墙春节开放观光,附近海边古宁头战役最终战场,春节期间也开放,让金门乡亲及观光客回忆战地政务的景象。
      两岸对峙期间,1954年台军在离岛的金门马山、湖井头、龟山、大胆岛设置中型播音器喊话站;1967年在古宁头增建喊话站,加强播音器等设备,设48组扬声器,声音可传送25公里。
      古宁头播音墙又称北山播音墙,矗立在海岸边,四野空旷,碧海蓝天,岸边即为北山红土断崖;播音墙有8排喇叭,每排6个扬声器,每个喇叭连一个成人都无法环抱;从播音墙传送出去的声音,要数邓丽君歌声最受欢迎。
      经过县府交通旅游局发包整修后,恢复古宁头播音墙外观,并加装感应器,只要有人靠近感应,就会播放邓丽君《甜蜜蜜》、《君在前哨》及一段喊话。
      金门县府23日到29日举办巡礼,民众或观光客搭车悠游古宁头播音墙、古宁头战史馆及金门和平纪念园区;民众可在播音墙内参考播音内容讲稿,利用麦克风设施体验播音的乐趣。


真力 发表于 2012-2-24 21:20:12

先顶一下再继续看.....{:4_213:}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2-24 21:36:28

真力 发表于 2012-2-24 21:20 http://www.kaipanji.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顶一下再继续看.....

声宝777(夏普)大双卡收录机,是我当年始终未曾圆的梦,可望不可及,很奢侈啊!{:4_213:}

大兵101 发表于 2012-2-24 22:49:31

真力 发表于 2012-2-24 21: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顶一下再继续看.....

什么都有啊,真用心。{:4_219:}

大兵101 发表于 2012-2-24 22:50:23

真力 发表于 2012-2-24 21: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顶一下再继续看.....

什么都有啊,真用心。{:4_199:}{:4_219:}

真力 发表于 2012-2-25 09:51:53

大兵101 发表于 2012-2-24 22: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什么都有啊,真用心。

{:4_199:}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2-25 20:13:27

原厦门对金门有线广播站播音员谈对台宣传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捕捉来自空中的电波,发一组收音机专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