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3-27 15:30 编辑 ' p7 X9 V, y* q+ J9 f4 y
, s! q) { m* s! H6 h 音响闲聊波尔卡/ x/ }1 N6 U+ J7 t5 F& h5 f
———记《2002年广州音响唱片展》期间几位圈内人士的一次聚会 5 z: c* c3 f+ y1 I
整理/杨维中
2 U' C3 X( \) a: h3 l# a 时间∶2002年11月29日凌晨2时;地点∶广州白天鹅宾馆沙面露天茶馆一隅;人物∶于建兵(北京羽商公司“艺术家”放大器设计师)、肖庆勇(广东新天利公司设计师)、杨奎峰(昆明音乐推广人)、苏立华(成都音乐推广人)、笔者。
/ N8 {0 }0 P4 M4 ~& P6 F 不知是何时兴的风气,凡举办重大的音响展示会管你是天南还是地北,圈内的一些朋友总好扎堆闲聊,通宵达旦一宿不睡觉是常有的事,大伙趁着酒劲、茶兴什么都侃。这种天一句地一句的场合,图的就是一份轻松、惬意的氛围┅┅
; B" B# x% Q/ B" b- e, y- B 肖庆勇∶老于,你的6•10(羽商公司新款晶体管合并式放大器)这次反映不错。 " X8 m+ i, _5 P* J5 N
于建兵∶衷心感谢各位的抬爱! ) |2 |$ l4 B9 Y- `" i9 @' }, d. z
杨奎峰∶这次白天鹅展感觉不错吧?( ?+ f9 J5 r4 }. Y
于建兵∶广州到底还是有戏一些。 , k+ Y2 B2 E7 m- M+ S
肖庆勇∶那言外之意是每年就光来这了。
! ^2 {1 j& j- a' ~# C% U6 e. L 于建兵∶不,不,别的展也参,有些事属于做生意,有些事呢属于做秀,这人嘛!做秀也要,捧场也要。
0 W7 u. E9 A: W 苏立华∶今后要控制盗版的话好像就只有做黑胶木唱片了。 8 R2 |$ {. R6 M
肖庆勇∶不过我现在才知道,新版的胶木唱片也有用DAT转过去灌制的,这年头谁给你母带啊!
0 ^+ d5 O1 f! n! a 于建兵∶噢!是这样的,真正的SACD要用DSD起模,而中国现在只有几家录音棚才有DSD系统。XRCD一定是要第一道带两轨寸带的模拟,现在的寸带只有电台才有,连电视台都少见。我当年也做过寸带,不是要发烧吗?OK!15分钟一盘,结果光买那带子就花了不老少钱,最后到了广州找不到机器而没有调速的带子,这一下给搞惨了,结果最后又把这些东西全扛回北京再给它转到DAT,我X!这不是瞎胡闹吗? . k6 U, H" Q" s' J I$ a
XRCD的第一道ADDA就是减少量化的过程,这样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总的来说XRCD的动态范围还是差了一点。录点爵士、人声什么的还行,但SACD的效果会更好,那密度、细节特棒,给人的感觉几乎接近母带了。 ' L% l3 s6 P3 Z- Q
肖庆勇∶索尼就这么干的嘛!从头到尾都这玩艺,都用不着后期处理了,加来加去的麻烦。 " N& Z0 M3 e3 x- E3 Z3 S h8 A4 z. z
于建兵∶现在来看,LP还是不行,那东西是绝对不能推广的。为什么呢?主要是低频不行,它播点人声、小提琴、爵士还可以,但你来点猛的东西就麻烦了。动态大的时候它要跳针啊!那<<1812>>的大炮一打“咚、哐!” 你赶紧得加针压,但加针压后那声音又不对了。LP在南方还算过得去,但在北方你去试试,每放一次准有20个爆点“叭、叭┅” ,气候干燥那静电辟里巴拉的。 % v" G4 i$ L0 U# L- j& G% R
杨维中∶我感觉听LP音量不能开得太大而且只能听某一些音乐。
2 q: w1 ]6 I7 s* B6 Q- | 杨奎峰∶开大还是可以的,关键是难以调整它的唱臂。7 U- ^! V5 r1 G
苏立华∶好像Hi–Fi圈内对解析力和动态指标更热衷于追求,而实际上我觉得更重要的是音色的还原,像SACD的音色还原就很好。 % D# r5 T8 X/ }, s
杨奎峰∶但我更推崇XRCD,那声音出来真好听。 % r5 a4 k3 w2 [* @
于建兵∶《云之南》开始也是DAT到日本去的,但从DAT转到寸带上意义不是很大,最好是第一道下来的时候就在寸带上下剪刀剪,哎唷,那个声音“漂亮” !LP的动态范围不可能大,它再大就得加针压,但针压加得越大唱片就坏得快而且频响曲线也变了。除非你用不一样的唱头,MM头或者MC头,听柔的玩艺用动圈,听猛的东西用动磁。而且呢,你用不到二三十个小时那唱头的状态就变了,你又得去鼓捣,太累了。 , h5 Z3 h2 l9 Y2 p
苏立华∶不过玩LP用一副好耳机去听还是非常舒服的。
1 y: N% k# G; O' c+ e, c6 P( g, f 杨奎峰∶LP出来的那种模拟声音,特别是中低频的听感特别舒服。
: `* V) o: Q8 V8 H) s 于建兵∶其实说到声音有很多现象不好解释。就像现在玩数码相机,数字和模拟的就是不一样,传统相机的胶片是模拟的,数码相机是数字的,但后者损失了很多层次,我的一台卡尔蔡司镜头数码相机就很少用。 4 K F* T! O3 g6 M& \; N# K
肖庆勇∶但现在几万元一台的数码相机也很好了,当然像索尼那些五六七八千的效果肯定就只一般。 1 F- c7 l. K4 V4 o3 {
于建兵∶但四五千元一台的模拟相机那效果就已经很牛B了,拍一张120的反转片可以放到2×2米,那颗粒、那层次、那景深都没问题。 , \9 {3 j/ D: ?2 q/ v& W7 {
肖庆勇∶数码相机最擅长的是间碟活动,谁的音响器材外观好,哪一位MM靓,“啪” 的来一张特快,但你拿去拍风景肯定就不行了。
# q0 r5 \9 T- X0 [ 杨奎峰∶根据这个话题转到音响上来,我们现在追求声音的解析力是不是越高就越好? % \ ]" q8 R; q0 \* Q! ?
于建兵∶现在的发烧友议论音响的解析力和层次感都特别偏颇,有机会希望大家到录音棚去听听,人家的声音开得那么大,地动山摇震耳欲聋人都坐不住啊!它怎么就不扎耳朵?这就说明载体在记录下来声音以后再到压膜的过程中,经过了许多道的损失和失真而最后出来以后已不是原来那个意思了。 3 d7 t7 d {7 Q( u+ Y0 I6 `
上次拿一张《响宴》的模拟母带上别人家去听,一开声大伙都傻了,那细节甭提有多棒,我说你的音响怎么这么好啊!其实他也就一台二手的TEARC开盘机。
* H6 q3 |# g6 I 肖庆勇∶其实XRCD主要是人为加了一些东西,所以不少人觉得好听。
9 V! A. N+ {9 O2 h1 @6 x7 `1 C, G 杨奎峰∶但是XRCD也并不是一味去追求高解析力的,它还是力求去达到一种模拟上的感觉。 & K' p6 H6 Q. K! C
肖庆勇∶其是索尼早就推出来了,好像叫SMB什么的,它就是模拟人耳的效果,你最敏感的东西它给你压制,不敏感的东西则不压,这种隐蔽效应很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信息量大了许多。 ( f. R9 J/ S& h" I$ |: t
于建兵∶数字这个东西到目前状态它再也上不去了,所以XRCD宁可舍去动态,它最擅长的是爵士、人声。录一些动态比较大的东西,虽然会感到有些压缩但也还可以,因为它毕竟用得是寸带。现在最宽的录音带是两寸带,24轨模拟的这么宽(用手比划),一寸带这么宽,1/4寸的这么宽。模拟录音是好听,真的好听,听人声你会感觉到特别亲切,有一种演唱者就在你眼前的感觉。听数字录音你会觉得声场和空间的关系以及音色全变了,但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因为数字录音太方便了,没有它唱片音乐也就普及不了,对吧!
$ M2 ^9 r, P& ^% q& C6 k$ K 杨奎峰∶就像我们今天听的最后那一首钢琴曲,SACD录制的,两手快速在键盘上弹奏的感觉特别逼真,那种颗粒感真是好极了。
/ z2 Q( @; U; k; _5 P 苏立华∶SACD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和真实乐器的原声非常接近。 " {! _: Q) P0 ^% ]& V9 e' C
杨奎峰∶这就是它的最大长处,尽管是数字录音,但是非常准确。
6 L3 C3 w5 T" N- }; H9 X 于建兵∶说实话,还是很值得高兴的,听了多少年的CD啊,这16bit/44•1昨就突然96了。音响这个东西,我们过去有一点过于夸大,现在来看没什么意思。其实音响就是一个十足的工具,主观上我们希望它能够还原原声,但是物理上有一个极限所以只能尽量去接近。8 T( c+ x* \2 o1 j4 r4 T1 j
肖庆勇∶完全还原都还不行,最好是能加点“美的失真”进去。
: S7 c" }, A( u4 h. T; e( R 于建兵∶NO!NO!那主要还是因为设备不到位。你到录音棚去听一下就会觉得既真实又令人感动,你会感觉到那些东西都是触手可及的。其实音响系统终端的扬声器倒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你在前面控制失真,咱们放大器都已经做到低于零点零零几了,它那才百分之一呢,我X!那你还弄什么?它那玩艺的失真曲线像一个斜坡似的,“嗤溜”一下就上去了。咱们放大器的额定功率能保持线性,你10瓦和100瓦都一样没问题,但扬声器却做不到,我说这话做喇叭和音箱的人肯定不愿意听。
" z7 f2 X* Q$ F% \/ V5 y) S 苏立华∶现场音乐会听多了以后很容易去折腾器材,因为你什么东西都要用现场感觉来作标准,但是你永远又达不到这一点,所以最后会弄得人痛苦不堪。 1 y3 `4 ~. f- G b# y
杨奎峰∶我们昆明有一个“昆明乐团”,他们演出《梁祝》的场次特别多,所以我经常告诫很多发烧友不要看不起本地乐团。你一进现场,《梁祝》那个引子的第一个大提琴的拨弦音一出来,你听那感觉就非常的有现场韵味,旋律音符的空气感既不欠也不过而恰到好处,但你家里的音响能出来这种效果吗?
& W$ u1 f4 o- g 肖庆勇∶我同意他的这个观点,再没有名气、再烂的乐队你去听一下也会觉得强多了,回去再听音响器材声那都是些什么啊!几十万的器材简直像一堆垃圾。你想用音响追求那种交响乐团就在眼前的感觉,怎么追啊?载体就是载体,你就是SACD也追求不到那种真实的现场感。
5 k" Y( r2 W' Q& I! {( h 于建兵∶但县城一级的乐团绝对是误人子弟,曾有某发烧友跟我讲“哎!我告诉你,我可是经常听真乐器演奏的。” 我问他在哪听,他说“我们那楼上有一小孩天天在拉小提琴┅” 。我X!百把块钱一把的小提琴,你就不怕把耳朵给听坏了? ( l; O% [ s1 n0 ]9 {
杨奎峰∶我认识的一个发烧友,他自己做功放做音箱,我们搞比赛的时候他也来参加,音箱单元用得是惠威D6加丹拿330的高音。他说他的音响器材全部都是用钢琴校声出来的,我一听觉得这人挺厉害,原来他说他女儿正在学钢琴,天天都在家里弹,他就根据那个声音感觉来调音响。我们昆明就是有这样的人,你说他不行连相位都不对,但他还特认真、特执著。 2 U4 _7 z# ]/ C/ g' |
苏立华∶这种所谓的校音根本没有一个标准,你没去北京音乐厅、上海大剧院、中央电视台录音棚感受一下,你校什么声啊!只能说是精神可嘉。实际上现在用音响和唱片来欣赏音乐是处于一种无奈,因为很多人没有经济条件到音乐厅去听现场演奏、演唱。 0 ?7 K) s* T$ F; G1 y! R
于建兵∶像低档器材包括我做功放的,我决不会把低档功放做得分析力很高而必须用障眼法。把它弄得分析力不要太高,因为配一千来元的破音箱那高音头的素质特差,如果分析力很高就会把一些毛病全暴露出来了。艺术家6•4搞出来时,我跟人家讲你拿去配某音箱那声音好听极了,后来才发现这T.M.D纯属个人理想主义,因为你的定位错了。
, F1 U; {2 _# p q* t4 y 肖庆勇∶你说对了,其实马兰士就是这样的,它的档次越往低加的味精越浓,越往高反而越清丽。 $ Q5 }, V; }' {9 L+ z$ D7 Y- M
于建兵∶但是呢,适当的声染色还是要的,但必须基本上还是正确的,否则把狗叫听成了驴叫那也是件麻烦事。做音响这玩艺,俗是可以的,但是千万别恶心就行了。现在的广东这边,他不是俗,他是梦昧,他不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反正自以为是,但你会发现他们能看到的东西很窄,没有更开阔的眼界,就像在这块喝茶整天里就只知道拿眼皮底下的这个杯子和那个杯子比,然后你告诉他最好的杯子不在咱们中国,是在英国┅┅。这就很麻烦了,因为他们弄出来的东西往往还特别有市场,特别是二、三级市场。
: X* z! [9 W* ]% b9 j 谈到Hi–Fi音响目前声音的趋向,大伙可以回顾一下十年前我们心目中最好的音响是什么?是马克•菜文森的M212、M213,那个时候追求的是一种音色性的东西。天朗音箱加上M212放大器再加上金嗓子的CD,那是暖融融的、厚厚的而且很丰满的一种声音。那么到了今天SACD出来了,第一它的动态范围满足了人们的要求,SACD的音色也比普通CD好多了,它的那些杈少多了而很有质感。
- c% z$ w( J! W2 T+ o6 | 接下来PMC扬声器的频响动态范围也已经接近120KHz的理想状态了,而且在特别大的声压下也能做到失真度很低,所以现在反过来要求放大器要有充裕的动态余量,SACD的频响也几乎到了100K,这对放大器来说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的高频相位全部打开了,你的定位和空气感都有了,也就是说声音的整个倾向都在发生变化,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8 P5 L7 l: Z/ }9 k
我现在还没有看到一套特别成熟的组合搭配,从而能让你感到振奋,听钢琴你感觉到它的瞬态特别好,那个手指特别灵活,那个键子特别利落,听小提琴它也不扎耳朵,不像原来小提琴拉到E弦的第二把位时就嗤嗤拉拉的,其实你现在回过头来想全T M都是CD格式的事,那声音薄薄的、尖尖的,真的!没办法弄一条暖和的线给盖一盖,换线之后再一试,我X又过了!我买了PMC之后就感觉到这大箱子听大东西也行,再听小提琴它一样也是很顺溜,哎唷,真得好! * n0 ]+ H$ d3 V4 R7 ?0 A
现在的Hi–Fi,弄个胆放到CD机里那叫障眼法,那失真弄不下去了怎么办,盖住、盖住。哪天不知谁出一馊点子弄个胆收音头没准会特好卖,我今儿中午跟大伙喝酒还批了一通“岭南文化” ,而这就是“岭南文化”的肤浅,香港人一看“有胆?哇!这个东西好高级哦┅” (模访粤语) 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抱回去了。其实收音头加胆有什么用,它前面还是ALPS锁相那玩艺,输出的模拟放大加俩胆,实际上可能就是0dB的电流放大器。 |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