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37412|回复: 214
收起左侧

馬蘭士九與何、鄭二前輩之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6 20:46: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音響不單只讓人享受音樂,還可廣結友緣。發燒友聚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題。音響好玩的地方是,充滿缺點,挑戰不斷,窮一生精力奮鬥,有耕耘便會有收穫,即使結果不完美,亦會帶來滿心歡喜的興奮。
2 S' x  H6 H; n& L
* t8 _. L' R+ T* R- k9 C若你去聽一次不用揚聲器的現場古典或爵士音樂,回家聽一次有關錄音,便會發覺自己有甚麼不足,有何奮鬥目標。不要以為終有一日可做到完美,經過多番努力可能達到 60%,隨後每進步 1%, 須要多倍努力,前路是漫長,努力>進步>滿足>不甘心>再努力>再滿足,快樂人生也!/ i& d3 N' B; J; Y# Y& a
; k  r; z" A) o- b1 b: k
馬蘭士九是傳奇,是神話? 它在 1960年面世,在美國紐約市長島生產了二千多件(? ),幾年後停產。傳世並可正常運作的,估計不足千對。當年在香港,買得起又願意買的人,廖廖可數,後來經濟提高了,音響發燒友陸陸續續從外國購入二手機,主要是美國和日本。估計現時在香港有過百對。+ I. U, v' q0 n* ^
在八十年代末,在下初次認識它,雜誌和江湖傳言,把它塑造成神話。
- A! A' R! H0 S' u! l( n) ?7 d9 ^  v: ~" @& F# [3 X5 j
時值1990年,香港大埔區有一音響二手店,在住處附近,當時在下是發燒初哥一名,常到店里蹲,店主是高燒友,常有一班發燒友來聚腳,試膽、試機、試線、試 CD, 話題多多,不亦樂乎!; D3 |. E2 N9 l# i
7 W  O4 S) u3 Q; u
有一天,見店里中央放有一對香檳色面板的馬蘭士九,有如殿中神像。初生之犢的我,幾乎跪地朝拜。該對九仔沒有出聲,詢問店主之下,他說是從何師傅借來的,作鎮店之寶擺設,非賣品。這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亦引起好奇,何師傅是何方神聖呢?......../未完待續+ ~2 p  s5 S) y7 B2 C
IMAG4657_1_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00 收起 理由
开盘机论坛 + 200 好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2:11: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4-10-17 17:11 编辑
/ a& @5 J" B' m7 n' u( O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7 11:04
; U' J' C* t5 @5 Q9 [當年在大埔二手店,常聽的膽機除了馬蘭士和麥景陶之外,有 Leak, Quad  Fischer, Scott, Dynaco 等中古膽機 ...
/ Y6 }/ K' x5 e( }' B
......./待續
发表于 2015-1-28 22: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口气拜读至此。。。。。。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09:12: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4-11-26 19:57, j: t2 g- g, z* {7 r4 u, a% K/ m- A
當然,以上聆聽經驗只是片面的,例如功放的配搭未盡如意。

$ L  N+ F2 w: _5 R- [1 o在那期間,有緣聆聽另一對經典的號角揚聲器 JBL Hartsfield。它是五十年代產品,早期是單件賣出,因尚是單聲道年代,要找到早期配對得好的,不容易。Hartsfield 是我認為外觀最漂亮的揚聲器,夢想家居名器也。
JBLH 0011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3:25: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4-10-17 17:09 编辑
# b9 h& t7 f7 p; p7 J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7 12:11  b/ i: a+ b0 Q! J
那年頭,隨便買的蔡琴老歌 CD 都是日本三洋版, 反正我們沒有注意是甚麼版,該 CD 在音響店常播。
8 X2 F& p; P1 J: D' P徐小鳳 ...

; x$ Z% [6 A! }7 w7 Z) _' h) o+ D, j* i* q% c. X
......./待續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08:28: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4-10-17 17:14 编辑 , e  L8 x5 \' o/ I# L1 M( d
头戴鲜花的老狼 发表于 2014-10-17 07:53# P$ x: q! Y: d7 _* J$ B7 P
神物
...../待續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20:49: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圖前方是第一年相處的馬蘭士九,後方是 Matisse Reference 前級,左上是馬蘭士 8B,右上是 Barco EMT 981 CD機
发表于 2014-10-16 20: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來龍去脈。/ o+ f8 G9 F- b" O& J. u# M
相當精彩,待聽。
, a. o! B- A& E% l2 W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22:0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4-10-16 23:25 编辑 3 B1 f( c1 \/ ?
OTL 发表于 2014-10-16 20:583 w9 O& r$ @, f* K: N* h- e
來龍去脈。
( A7 s5 m' r. D相當精彩,待聽。
& Q. L* F2 Z2 h! q

* l$ G$ U6 K0 G1 g" ^* f, }當時在下家中使用麥景陶 (McIntosh) 古董膽功放,不太滿意,同年向該二手店交換了 馬蘭士 8 功放,是較早出生的馬蘭士九弟弟,繼而再換 馬蘭士 8B, 後來再與在店中認識的發燒友購買第二部狀態非常好的馬蘭士8B,因為他剛買了馬蘭士九,需現金結帳,才廹不得已割愛。他告訴我,我將來的終極目標是買一對九。那件 8B 有四支 Philips 美國製 6CA7, 俗稱肥仔膽,可是他要拔走。只好向二手店買新膽,那時的 Mullard EL34 才三百港元一枚。
* n/ t4 @  o5 f5 W; a7 \- i/ a8 e. ~9 ]5 r% X0 G! B
回家後,用8B 推 Rogers LS3/5A 15 Ohm 揚聲器,相比麥景陶,改善太多了。初嘗馬蘭士家族的威力,已相當滿意了。
3 v9 o; }" M  [/ h
$ q7 j+ g+ M- N. T* d下圖是用 National Gold Line 6CA7(GE)膽的馬蘭士 8B, 推左方的 Roger 仔加 Foundation Designer 腳架,後方是 Audio Research SP11 Mark II 前置放大器:
IMAG4662_1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22:22: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6 22:08- b2 H* t/ u0 o9 _7 Z  h' d
當時在下家中使用麥景陶 (McIntosh) 古董膽功放,不太滿意,同年向該二手店交換了 馬蘭士 8 功放,是較早 ...

# w& _1 w7 ]; x# \後來,把木音響架改用鐵支架加巴西金剛黑麻石,聲音變得稍為刺耳。遂到中環好聲洋行買 National Gold Line 6CA7 膽 (General Electric 製),換膽後,沒有刺耳聲了,音色厚一些,低頻及力感好一些,但是細節矇了,高頻亦少了。大埔二手店主知悉後,要求原價買回我用了三個月的 EL34膽,君子成人之美,雙方歡喜!
: n9 y% r) l1 A
7 u3 v4 v$ R9 n% V2 E' B( d, V! @3 P下圖是 National Gold Line 6CA7 膽 (General Electric 製),National Gold Line 是美國揀膽公司,買別家厰製的膽回來,煲一百小時,用儀器量度合格後,印上自己品牌售賣。EL34/6CA7 膽包括美國 GE, 德國 Siemens 和中國等厰製的,當時售價相同。........../待續
IMAG4643_1.jpg
发表于 2014-10-17 07: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6 22:22
$ Y/ t2 B* l+ `. O( }. B後來,把木音響架改用鐵支架加巴西金剛黑麻石,聲音變得稍為刺耳。遂到中環好聲洋行買 National Gold Lin ...
- B0 d) R' E. ]9 |( t
发表于 2014-10-17 07: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物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1: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4-10-17 17:13 编辑
; t8 P/ O9 I( C3 v8 K1 r. S
9 c9 o  V; l: W1 j上述三個國家製的 NGL 膽都有買過用過,GE 的如上述,Siemens 的聲音淡、音色薄,中國的音色好味道、不耐用、不出三月自己燒毀。後來,往舊同學梁先生(巨人相遇的主角之一)在中環的音響店買相同的中國膽,結果一樣,一至三個月自動燒毀。
$ E& a) |  p5 g3 w( Y
2 Q: k% [& q! L, t. a$ g2 }/ v當年在大埔二手店,常聽的膽機除了馬蘭士和麥景陶之外,有 Leak, Quad  Fischer, Scott, Dynaco 等中古膽機,亦有少量 DIY 膽機。店主阿孫愛玩膽,他說膽機好玩的地方是用不同的膽,得出不同的聲音,多選擇,可享用不同口味。他試膽時,間歇地會大叫“絕世好膽”,讓我聽一下,可是我又聽不出如他所反應的大分   別?!" W5 |  U% G  r( ]3 O$ E* C3 t
8 o/ K( r$ S# k+ W
下圖兩張 CD 是在那里常播的:
) r0 {) I6 i3 R  D) } IMAG4663_1[1].jpg
# {* t0 @1 _% H" s( u, Q  D' C
( X& z7 [3 q8 ?% r! `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4: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4-10-17 18:01 编辑
6 l  q) y* @  n. D! }+ |" i# A0 U* s4 H' P4 c
那年頭,隨便買的蔡琴老歌 CD 都是日本三洋版, 反正我們沒有注意是甚麼版,該 CD 在音響店常播。
. e( b4 X8 k! `3 ?3 \- S& I徐小鳳那一張是在阿孫的店聽後,在大埔買的,是日本三菱1A1頭版。一星期後斷貨,有店中發燒友要求我雙倍價錢出讓,幸而不為所動。近日見二手價超過二千港元。該 CD hi fi 非常,當年香港音樂會的錄音,十之八九效果不好,此為奇葩。柔道龍虎榜、保鑣、神鳳的中國大鼓震撼力,多少發燒友,因它而去更換揚聲器、功放。“三分七分”則用腳踏鼓 (kick drum),鼓音比較沉,錄音的現場氣氛、觀眾反應纔美 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 小鳳姐的灰諧、幽默、自嘲和那帶些江湖味的口吻又豈是 Belafonte 所能及呢!"再折長亭柳"的敲擊民樂和小鳳姐的中氣,正中號角發燒友下懷!" |& |1 C" B& X2 v  i) W& p* }

' L3 x* \6 T: F8 y有一天,阿孫告知我,該星期六晚開發燒會,何師傅會到,有馬蘭士九聽。噢!可是天大喜訊啊!
1 L! K' o( @7 I( P. j依時到會場,已有一班發燒友比我早到, 稍片刻,何師傳到場,汗衫短褲地地道道的街坊裝,怎會猜得出是擁有三套馬蘭士九的高人呢。
/ P1 Z, E2 j1 D& o* \0 |當晚用的前級是馬蘭士七。噢!從未聽過那般的鄧麗君歌聲,特別是韻味、餘韻,真的繞樑三日。當時的”七”是用德律風根 ECC83膽,何師傅說用同廠的 803膽會更好。自從那次,再聽到那麼好韻味的鄧麗君都是用馬蘭士七加德律風根膽,別無他家。& L9 Z2 ~# @2 `) Q! ]
何師傳是在大埔開店舖的,因此到店舖找他談發燒經頗方便,其實是向他取經。他在店內用膽機播放音樂,實屬難得。他帶我到店旁倉庫參觀,內里一隻隻金屬大號角吊在天花,有如金華火腿,放滿一件件我不懂的音響器材。3 {7 ^, D4 S% X, Q0 I

9 _* x' k2 a; _7 E4 S九十年代初某個晚上,到何師傅家中聽音樂,當時何師傅使用 JBL Olympian 揚聲器 (每聲道設有一隻十五吋低音單元及一隻十五吋“假低音”單元) 。當時城中熱項是睇電視劇“真情”, 何師傅待何太睇完“真情”,便把設有輪子的揚聲器推出來,開始發燒局。
, E4 Y- m% U* H" F9 c) C' f% }* p7 I! b) @! L
何師傅打第一隻碟是 Saxphone - Jazz Round Midnight, Verve 美版 CD。我霎時被樂聲中的 saxophone 所打動。你知道 JBL 的金屬號角播 saxophone 有幾利害! Ben Webster 的口水幾乎弄到整間屋“水浸”。翌日,我馬上到“威威”唱片店尋碟,可幸地我買到一張 made in USA 版,享用至今。 可惜何師傅那一張至今不見了,欲替他在二手市場買回,仍未尋穫。( _; E% t/ A  |2 t

: ]* c% Z: d# P& T+ I5 E IMAG4664_1[1].jpg 2 Z. d6 E6 V9 i* C! ]+ p' u4 Y; a
  ^& P1 T' S  r3 G5 E5 S- Q) W! G% R
鑑聽音響系統時,聽此 CD 的第三首 "Danny Boy",該曲是單聲道五十年代膽機所錄音,saxophone、鋼琴、低音大提琴、結他及鼓都會在兩座揚聲器的中間出現,可測試音響系统的兩個聲道是否對稱。同時,細聽 Ben Webster 吹奏 saxophone 的銅味、質感、厚度、口水聲、從容度、空氣感﹔伴奏鋼琴的木味和低音大提琴的超低頻﹔整體聲音要舒服、耐聽。Ben Webster 的 saxophone 如唱歌,令人感動,使人投入。

# h' e5 v" w7 v2 z3 ^& `' B6 W! B% N! B4 s* s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6: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1993年是在下音響之路重要的一年。年初,舊同學梁先生(加拿大 Focus Audio 創辦人,在本壇另版"巨人相遇"有介紹) 與他的大舅扛一對自製中型坐地揚聲器到我家試聽,該揚聲器身材、單元貌似 Avalon Eclipse,聽到的聲音也彷彿相似,可惜,當時我使用的 Marantz 8B 功放的推力不足。圖的左方是梁先生造的揚聲器:
0 G& N2 k. k1 g" J7 T: I9 w3 n4 e+ z$ i" D7 @
IMAG4670_1[1].jpg
, P+ r3 ]9 z+ A- ]
' B% x0 v  U# Y" e稍後一段日子,又用 Jadis JA30 功放,使用 德律風根 ECC83 及 Mullard EL34 膽,推 Rogers LS3/5A 。JA30 是我認為外觀最美的功放,至今仍是。若沒有用過它,會有遺憾。可惜的是,它聲音甜,即使聽蔡琴或鄧麗君的傷感歌曲亦是甜如蜜,從欣賞音樂角度,接受不來。另一方面,它的低頻肥而慢,追不上中高頻的節奏。只好放棄絕世美人了!圖的右下方是 JA30:% @5 |$ G+ e9 I! ?! W9 G7 A

6 ~! D' ?$ j1 @) M$ R' C, S IMAG4671_1[1].jpg
+ {- \: m6 g  T; [8 Z
) Y. l' P$ f2 q7 |該年年中,自覺玩音響達致一定成績。在音樂廳聽完小提琴音樂會後,回到家聽的可達到相若效果。因此對自己說,可收心養性專心聽音樂,停止玩音響了。......../待續: Z9 h' e, \. s( K7 Z* }

2 Y% I) W$ z! D) T! J$ e; {% Z+ {* T) K9 d, `* |0 c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23:49: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4-10-18 09:37 编辑
: p: ^$ ~7 G4 @  |) t; _8 i$ N% Q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7 16:53
4 |! T' @6 a6 n1993年是在下音響之路重要的一年。年初,舊同學梁先生(加拿大 Focus Audio 創辦人,在本壇另版"巨人相 ...
# v  F, ^/ _& h4 K
/ y; Q7 Q7 }& g) V5 b
籍此介紹馬蘭士九的背景。馬蘭士公司創辦人 Saul Marantz 1951年開始在美國紐約家中製造 Audio Consolette 單聲道前置放大器(內含 RIAA 黑膠唱片放大)售賣。由於銷情好,兩年後轉為商業化生產,命名 Marantz Model 1,並得工程師 Sidney Smith 加盟設計製造功放 Model 2,。隨後, 陸續推出:$ _: s; m0 A) f+ y
; I: H3 w/ W" X1 h
Model 3 二路分音器$ j6 g" }- F" E+ ^+ T
Model 4 配  #1或#3 的分體電源器' ]0 W5 H* C( d4 ^6 E
Model 5 單聲道功放- e1 `% ~! m- ~2 B
Model 6 接駁兩部 #1 轉雙聲道用" E% {+ m* u  f" ?+ c$ s
Model 7 雙聲道前置放大器
% z$ s" S5 o; m* g" u# q; q0 }Model 8 及 8B 雙聲道功放
: c+ a, z3 |/ s. Z# T% uModel 9 單聲道功放% n% Q, u/ k1 s
% j6 O: ^% i$ i- W; Y
馬蘭士九由 Smith 設計線路及製作,Marantz 設計外觀。最重要的輸出變壓器是整台馬蘭士九音效、音色的靈魂,由一專門技師繞製,他一人包辦所有變壓器製作,確保質素隱定,亦是後人模彷不了的關鍵配件。
/ z1 X- t$ _% m6 _+ H- V1 @2 G8 C. F9 T9 r2 N* B& R0 q- k
馬蘭士九由1960年生產至1968年停產,其間,公司由於生產調諧器 10B, 陷於經濟困境,Saul Marantz 在1964年把公司賣給 Superscope, 但續任總經理至1967年才離職。............/待續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0:24: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4-10-18 13:13 编辑 ( K; Q( W0 l$ K5 J) N/ }' H( T: i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7 23:49
5 ~5 ^" o1 F" P! ]- G3 z) ^籍此介紹馬蘭士九的背景。馬蘭士公司創辦人 Saul Marantz 1951年開始在美國紐約家中製造 Audio Console ...

& g# }3 b8 E. N& B  Y0 Z8 J; Z" E* |7 H7 I
歷史上頗多音響名器設計者本身是玩樂器或音樂會常客,例如 Mark Levinson 玩低音大提琴,Jim Thiel 彈鋼琴,Beats Dr Dre 是繞舌歌手。Saul Marantz 亦不例外,他是古典結他手,是 Carnegie Hall 音樂會常客,特別喜歡聽歌劇。不知是否有關,我覺得馬蘭士九播歌劇是特別好的。/ l6 w1 ?1 t, X2 b5 i
他晚年接受訪問時說,他一生最滿意作品是 Dahlquist DQ10 揚聲器和馬蘭士九,可惜當年他自己家中亦沒有九,只以一對 8B 作功放用,當年 Marantz 10B 設計者 Richard Sequerra 也是那般用一對 8B 作功放的。......./待續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1:20: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4-10-18 11:27 编辑
% l& \1 F8 n% j7 [# u# w8 q7 C1 R' E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8 10:24! z' I7 b7 {' @9 V7 @
歷史上頗多音響名器設計者本身是玩樂器或音樂會常客,例如 Mark Levinson 玩低音大提琴,Jim Thiel 彈鋼 ...

% I( C/ p( E8 I! _( F" X
; C+ v# R) \& y3 X1 F7 FSaul Marantz 離開自己創立的公司後,加入 Dahlquist 並設計了 DQ10 揚聲器,在1973年面世:
IMG-20141018-WA000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8-1 19:58 , Processed in 0.07345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