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14 13:36: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4-12-14 15:12 编辑 ( g7 e4 y4 h) O8 T: U
HAUWAI 发表于 2014-12-13 11:20
5 b- Z V: s. e聽罷,再細讀邵教授對 Kempff 的聽感,頗堪回味。 ( p; D: p! x1 ~' k9 l' D
8 j% Q3 G5 L J) `先後聽 Wilhelm Kempff 和 Emil Gilels 的貝多芬第二十三(激情)及二十六奏鳴曲。
i' |, g- Q$ B$ f5 m. y在有得比較之下,對 Kempff 演奏的感覺是琴音表面化一些,動態、力量是有,但不是驚天動地那一種。, w! B+ Y. F' g9 ?2 B- H% a" }9 @
Gilels 的琴音則變化層次多,弱音是做到很輕聲,而輕聲之中還有層次變化,在對比大之下,形造了重樂段來臨時的龐大震撼感。Gilels 的造句有劇力,把整首樂曲注入戲劇化元素,使聽感增加娛樂性不少。8 @8 u( A' n ?/ o" ~, a) ~ O* H6 G
音效方面,聽過 Kempff 的第一、二、二十三、二十六,老實說,該等琴音並不像真。Gilels 下圖右的碟及悲愴、月光的發燒碟(都是西德版),琴音像真,金屬聲、木聲恰當,整台鋼琴的細節巨細無遺,在欣賞 Gilels 演奏之餘,又享受音響之滿足,雙料娛樂也!
8 V- S4 [1 H" I%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