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前段时间调修卡座的时候,翻出一盘李娜的盒带,别说还真好听 % C4 T- G* |: F: k7 c* \9 z
7 s6 \5 ?5 l1 W1 m/ l6 D' X' V. W2 v3 D比CD版的好听多了,可是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正版的
/ q$ S* A ~, k+ e' r2 J
) x1 E5 _0 O! y) t% o
7 Z# x! B3 F$ O2 w4 q
9 H8 y Q) K+ T
# F# s! b$ g6 K b0 h9 v7 j- J* U3 r' V. h8 e! T" Y6 O7 @
( w( }- _/ O9 j7 h
0 o, H& K# g8 Z/ |1 B# l
% P8 |2 Y- s; y7 m
; h L: P" W/ o& f) b' F! B
|% ?/ O4 @) u2 i# _7 G6 S
0 M' i* C5 t8 D W2 V8 i, B
0 a1 c: e3 j; d" ]6 Z' j
* L- _8 I* I2 H$ J0 _
, f: Q3 C: h. b4 L6 H/ Y! _* b: H! H% Z8 D- V$ w, w/ N; ^
: U( B0 ?: l7 s3 Q$ c8 U6 `
李娜坦言,她的声音没有什么先天优势du,全是后天“自我zhi摧残”出来的。娜的声音可以dao在三个八度的音域内自由驰骋,在纵横无碍的空间中能将作品发挥得淋漓尽致,她的歌唱技艺已达到了一种自由王国的境界。李娜的技艺,使得作曲家们在为她写歌的时候可以充分地、自由不受拘束地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因为,李娜无论从音域、音色、以及技巧上都可以任意驾驭。 和李娜交谈,她谈的最多的是怎么唱歌。这么多年来,养成了对唱歌的一种敏感,无论谁的歌声中有一点可取之处,她都可以一下子捕捉到,然后把它吸收过来。李娜说她从不排斥任何人的唱法,每一种唱法都必然有它可取的地方,但她也从来不模仿任何人,她只是吸收,把吸收过来的东西经过处理变成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处理。比如唱《青藏高原》这首歌时,她吸收了藏族民歌的唱法,然后又加入了一些现代的元素,听起来,时代感很强,但又保持了青藏民歌质朴、清越的蕴味。! Z5 \; B" f! L- q- p
歌唱有三种境界:一是声音的个性,二是艺术的个性,三是技巧的个性。技巧的个性是最难达到的。象美国歌星惠特妮.体斯顿可以算做掌握了技巧的个性。她对歌曲的处理是绝对的惠特妮个性,没有人再会象她那样处理,也处理不成那个样子。李娜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时,也达到了这种自由的境地。每个字、每个颤音,你都只能说成是李娜式的,以及整首歌的音域都是李娜式的,这种超化的境界已是旁人无法模仿出来的了,那种李娜演唱中打动人心的地方,也只有李娜演唱时才会出现。: ]! V: I' q% s! u
李娜认为现代的民族唱法有一种误区,大家都用一种声音唱歌,一种训练出的声音唱歌,声音里少了原始的生命活力,民族唱法少了一种原始的质朴。李娜认为民族声乐应加入现代的元素,这样,才会和这个时代发生共振。中国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文化的国家,而中国有那么多的民族,简直就是一个艺术的宝藏,只有民族的东西才具有生命力,才具有世界性。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应该在世界艺术领域里占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李娜希望能在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开发上做出自己能到的努力。
0 c" T* J$ D/ b* B/ I3 p5 \( q谈了这么多关于音乐的话题,李娜却始终很少说起她自己。但是在她自然、亲切的交谈中,你能感觉到李娜的直率和纯真,李娜笑言自己是个挺没意思的人,除了唱歌,就没有什么其它的嗜好,对吃喝穿戴都不介意,从小就喜欢唱歌的李娜,觉得做一个好好唱歌的人就很满足了。唱了那么多年的歌,歌又那么受群众欢迎,可李娜却坚持认为观众不是上帝,因为一个歌手如果把观众当做上帝,她就会去讨好、去媚俗,观众和歌手都应该视音乐为上帝,这样,观众才能听到好的音乐,歌手也才能唱出好的作品。
7 m9 P a3 y3 D3 x9 M& v8 n( Q" \9 R4 a. t& Y
李娜是个奇特的歌手,她以中国传统艺术为内核,走了一条中西结合,新旧结合的艺术道路。
$ B. l W; L0 w4 ~
3 r: i) H# n( E; m6 }" X李娜的唱法,融合了戏曲、民族、美声、通俗的技法,表现力十分丰富,但又无法归类。流行歌迷认为她是艺术歌手,反对将她列入流行歌手行列。戏曲、民族、美声的歌迷当然也不同意将她归入本行。超级的技艺,竟无落脚之处,不能不说是声乐理论的悲哀。
$ p% x. |7 E, f7 [& T5 X$ @& I8 |/ C, y3 ~' ~! H
那么,李娜的唱法就叫中国自然唱法吧!总结李娜的歌唱艺术特点,暂归纳出以下五点:+ L+ S+ `/ e6 N" M/ H3 d' i2 `% R
) V& Q8 l V# ]" G+ J# E K
(一)、无我的境界4 a0 w H, \0 J5 I% u
; w1 W, v! Z. E( a( |' d形成有独特自我风格的境界,是走声乐道路的歌手,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如此即可成名成家。
- j2 ?# I; ~& j6 p [& l% v' S0 Y# b" F. M7 \6 ^
王国维说的:“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换过来就是:“我来唱歌,百歌都是我的特色。”
0 _$ _+ P- f! r" q
" T# w. x# ~( y歌曲一出声,就基本知道是谁唱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歌星们还处于“有我”的个性特色境界。这当然是无可指责的。8 x8 s! K8 y+ R) ]1 C1 i, a& `4 I
# `5 p; [7 O" q6 D9 k在当代,唯有李娜能迈过这道坎,到达没有个性技艺风格的领域。是谓“无我”境界。$ P* e, { h. ^3 G
2 y* L0 T! g7 i# `3 h0 _& J
把自己隐身于歌曲之中,丧失自我个性,成全歌曲作品,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境界(后无来者的话不可轻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嘛)!! Q- `# V, L4 k* B# [
4 {: }, S7 Z7 X* a以不变应万变的个性演唱容易,经常以变易变的表演,没有艺术家的鉴赏能力和超级的唱功,是根本做不到的。7 J/ h6 V& z. @
: z- }: q& ~; x4 q! e9 p3 ~6 D. o所以,无我境界,舍李娜其谁!( ]2 J7 p, @' l b
: r; O- \4 P) N! n; ]( ~. w& S/ Q(二)、自然百变的音色
9 T6 y C, J. {3 w* N, F% s3 U0 t: ]# i$ j! y
相比民族唱法的尖亮却单调,港台唱法的柔嗲却乏力,李娜的音色丰富多变。
2 z) ^. R4 g: z
1 s- A6 A5 y0 `1 M音色来自角色,每一首歌就象一场戏,角色肯定是有所变化的。
- T. B+ S' P" f- o4 j' m8 ^. z6 e2 u w0 ~0 I
歌手就是歌唱演员,既然是演员,就要演谁象谁,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如果唱运动会的主题歌,就要有足够的豪放嘶哑。如果唱心灵之声,就要有足够的轻弱低吟。老人有老人的声音,孩子有孩子的声音特点。所以。京剧等就对角色与音色的关系做了明确规定:音色清纯柔美的为花旦,专演青少年女性。音色强亮的为青衣,专演中年女性。音色粗沙的为老旦,专演老年女性。这说明了很久以前,人们就明白音色和角色的关系。: l. S0 c1 U& d0 l; B0 V
5 T' Y) K2 }* f李娜学过豫剧,当然明白音色表现角色的意义。8 C9 W G# k v P" m5 F& }' H
1 k0 v. a; i+ }5 K' A' J. l
难得在于,李娜不仅接受了戏剧理论的原则,而且发展了这一原则,打破了角色分工的限制。通过苦练唱功,一个人跨越了旦角之间的分工,甚至侵入到铜锤花脸的领域。0 d, L4 Z3 A' [. E1 n7 t7 }
5 ?* t2 o" [2 V. @2 |具体表现:: |2 L+ i# h. Y2 u/ Q
0 i2 p' _) Z" B7 {
《女人是老虎》有两个角色,小和尚与老和尚。小和尚为主,所以音色控制为稚嫩的童声。只有“遇见了千万要躲开”、“这样的老虎最呀最利害”两句变粗。因为是老和尚吓唬小孩子的声音。2 o) o% ~: Z0 Z2 Y) n2 R# \) h
( o# l( ~% q6 X' c, c3 C
《咱哥》表现一个山村16—17岁小妞的音色。* o) A% \! `2 i/ d' f" V
9 c' o8 @* w, i8 u# D《女儿心事难诉说》是待字闺中女子的音色。
; d% r& V/ {7 z: b$ O) y0 {3 m s% r% l) v, ?* c
《苏武牧羊》每一歌音色都所有变化,如《出塞》中的苏武,李娜加大口胸腔共鸣+顿音技法,表现了当时苏武作为武士的坚定、使节的豪迈、高官的衿持、青壮年的狂傲牛气。《归来》中,饱经磨难的苏武老人,狂劲、牛劲全没了,悲喜交加的沧桑声音,仿佛满脸皱纹的苏武,白发在风中飘散,拄着节仗,迈着蹒跚的步子,颤巍巍的向我们奔来。+ A S9 a% A/ A& {8 `$ n" v) j
) t7 s' B6 x6 Q《不爱胭脂爱乾坤》运用了有历史苍桑感的老旦音色。% L. ]2 K1 G% A! ^
* o f1 K; T& {4 T0 D1 @《风满楼》演绎了封建士人的角色。
& S x. e7 o3 E/ V2 j# Y: W0 ]' H# o
《古老的民谣一辈辈唱》是一个大姐姐音色。
, @2 g) G$ Z( P7 P8 n; ~8 F' O6 ?& H1 m* y; {* D
《青藏高原》用的是藏族纯洁少女的音色。
0 A% ?: Q0 k- |7 V R- R K( G$ H* n& Z* i
《每个人都这么说》是摹仿港台舞厅歌曲的味道。2 I+ C# E7 W0 H; T5 ]- j
) _6 e- e5 T$ V8 k. N0 A% E《老门牌》是京味说唱。
; J8 J. a; i6 \" N8 q2 F5 V
: V* z7 _+ _1 @6 ]《你家在那里》是河南邦子味。
& [& Y. ?5 s9 ^5 u# j
& B! x" K# e- E* b《山远水远》相当于画外音。
/ {' |# m) r2 D4 C+ D
. w5 ?) d$ ]0 z2 u9 F: ]; V《东北大姑娘》结合了二人转的声音。& f$ ]- B8 }* H; g, C
& C& A* m; G4 h4 C变换音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必须有一个任意控制的橡皮口咽腔。就好比别人跳高2米,不是要你跳2.01米,而是要求你跳3米一样。一个歌手音色固定后,大作形也就固定了,只要咽腔作小调节,能高能低,能强能弱就行了。变音色,意味着大作形要调整,相当于要另一个歌手来唱,这对歌手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多数学声乐的人,一生中连一种音色也搞不好,更何况李娜的音色要变许多种呢?
# i" l. D1 ~1 l7 ]) h1 t, ~
' k% f/ G Y& n所以,李娜百变的音色,是以全面高超的技术基础为保证的。
$ M$ D7 H4 K. o }" V8 |6 ~9 Y8 \( v" r0 u Q% B& v! |
(三)、撼动灵魂的品味 W+ f! |( N" [
+ A. w5 B* U$ J' i音乐(无论器乐或声乐),主题都是要表达人的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七情六欲。
- |/ C6 L& K3 m6 m0 `" Q
9 A0 o7 F, p; {* c& g深入一步讲,同一情感,不同类型的人表达方式也不同。比如:丈夫死了,农村妇女多半是坐地蹬腿,放声大哭。知识女性多半脸色苍白,暗自饮泣。联系歌手音色风格,刘欢属于外向大哭型,蔡琴和阎维文内向品苦型。单听一方表演,都挺好。同唱一首歌,则能分出谁的风格更适合这首歌。2 C6 A+ H4 |- D7 ~& x5 A5 ~
& x5 j/ r! l E; j' y
水平低的歌手能把悲痛唱成欢乐。例如《铁蹄下的歌女》头两句“我们到处卖唱,我们到处献舞”,学生们唱时全力以赴,周晓燕教授批评:这么唱,给人的感觉是很开心,“我们到处唱歌,我们到处跳舞,多好啊!”所以,唱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音没错,字没错,节拍没错,只是喊歌念歌。能表现出歌曲的思想和味道,才叫唱歌。
# Z H6 p) f( e, h
) I0 ?* V! ~ ^( ~李娜水平高,就体现在她能把握准歌曲的品味,当哭则哭,当笑则笑。因而,使歌声充满了感染力,打动了人心。
2 ~/ E+ X5 Q. E* z4 q# i; j7 ~) Z0 F0 X; a6 |. q# W4 h; Z- g
具体分析三首歌:4 |/ N) Q- w: b. u5 r. s# d
# T; v3 m9 ]" E Y( ~% y1、情景分明的《走近西藏》3 D1 N7 N4 ^' p* M0 Z
8 O/ \/ p2 _) }2 W( Z. I# Y2 N
这支歌表现孔繁森进藏。头两句是孔繁森对青藏高原的内心想象:巍峨、雪白、神秘,象天堂一般,去了必有新的感悟。因而,声音要表现高远的景象,内心轻声的独白;后半部分,声音热烈,亲近,因为孔繁森来到了高原,正受到藏族群众载歌载舞的热情迎接。
% ?% C% Q: H. E
+ R" |2 h) ~: K9 s/ t" J; [本歌特点:由远到近,由轻到重,由景到情,由静谧到热烈。
- D8 o$ i! @( y) D4 M4 O& j' o) v: H" u4 m* b% W: ?% m
2、压抑中的内心呐喊:《好人一生平安》; H( D% w) m/ c: {6 g3 c3 o# J
- [& J" O# V( Q* _$ z2 J8 r这支歌反映的是不敢高声话语的文革时代,刘惠芳、王亚茹两位年轻女性的心声。她们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曾拥有过令其温馨的爱情。可天不随人愿,不得不放弃,内心的悲苦只有向自己诉说。李娜牢牢控制自己的老旦粗嗓,用轻弱的声音,把两个内向、坚强、善良的女性内心独白表现的很到位。* r( ]3 @: }2 H# _0 W
, o7 V3 G; a: t: C; ]! Z3、悲壮的《嫂子颂》3 x. x2 z! ^+ C' H: b$ ~
/ t+ P3 P9 `- ]+ a' ]装备精良的百万日本关东军牢牢控制着东三省,张学良的几十万东北军早已被迫退回关内,打败日本似乎是遥遥无期的事。加上东北半年的大雪封山,赵尚志等抗日联军战士抱着必死的决心,忍受风餐露宿、缺后勤、缺医药等艰难,同强大的日军周旋。嫂子(以老嫂如母比喻祖国母亲)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为了“嫂子”宁愿牺牲自己。% p- \" d9 L! W2 s. c
0 R6 z& |1 P k% z
日军太强大,打一场胜仗太不容易,正面打肯定失败,“嫂子,借你一付身板挡一挡太阳”,哪怕只一会儿,摸黑偷袭,让我们打死几个小日本,既使死了也值了。: A+ x" ]6 q8 E! y
% R8 C# W" b$ W# w' ?8 W1 e
李娜的歌声中表达了一种宗教般的祈求,还有一种宗教般的崇敬,“亲亲的嫂子”给人感觉,似乎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 l& P! ^! r- x; O. o5 _" l& P6 k+ d
如无这样宗教般的信仰,怎会有“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悲壮。( ?+ J e7 t: a% O* D. [ U
/ t3 J. C- a3 c& f/ ^. G
其它歌曲也是可以仔细分析的,这里不絮语了。% P& |; C/ m' L9 I. e; D' C7 q' `; P
7 L# f2 t' c r' d* B( r5 U% {: o要唱好歌曲,对歌曲的背景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能搞错,弄错了,则南辕北辙,怡笑大方。我推测:李娜能准确把握歌曲的内涵,可能与她早年的豫剧生涯有关,因为戏剧最重视剧情和人物分析。例如,霸王项羽和黄天霸(原土匪后招安)都是武夫,但舞台动作和语言各有不同:黄在台上抓耳挠腮,多余小动作多,这才符合他是随便惯了的土匪出身的人。项羽则不同,自小胸怀大志,学“万人敌”,是正规军,后来成一代霸主。因此出场行七步,合天上星宿北斗之数。动作和言语精而少,含令出必行的庄重威严之意。如此考究的理论功底,应付一首小曲,对别人难,对李娜不难。9 Y- n/ g D0 _, t( t/ {. C8 O3 P
" s- K$ o0 z' F1 g$ T+ D! S& J(四)、技法的独特
1 A7 w9 Z+ {. v$ e1 w( m) x9 Z1 M( ^8 A# K- n
总结李娜歌唱技术上的突出特点,主要区别于他人的有三点:
2 K# G5 Y7 R6 g' J7 S, d' i( O& C6 W& ~& P5 [
1、宽阔的高音。1 \& f/ D2 S s
; q8 v4 a5 J2 {% [
别人的高音是“哼”出来的,李娜的高音是“哈”出来的。0 ^ a4 l/ m3 j! s4 _4 }0 A4 J3 Z
6 P. R+ A9 h" s5 X- d' d9 g
美声、民族唱法的高音,是美声教学的结果,鼻音(头声)成色占大部分。以致声乐教育大师吉诺.贝基在华教学时,自嘲说:“不能告诉别人我是教鼻音的”。
$ y: Z8 i. a+ e2 I% p" t; S' R1 C+ s* A- r0 R- N
李娜的高音,走得是中国戏剧“喊嗓”的路子,唱《不爱胭脂爱乾坤》时,位置还不够高。在结合了美声哼鸣技法后,终于使声音达到了头顶位置,但口腔音的色彩还在,使她的高音显得宽阔有力。在《青藏高原》一曲中几度发挥威力,这也就是很多人说她高音用真声的原因,有人说:“李娜的高音太凶悍了。”
; N$ B: U2 N, f1 \) f1 `
; b# m" g+ g6 K, L5 o2、反教条的胆色。) C* |: H4 P/ G Q* d
( y7 |; Z8 [. ~* `- h0 S声乐教规中,最忌讳用喉音唱歌。因为这样不符合嗓音卫生保健,是技术不成熟的表现。
! Y5 J8 B {* p% J6 \3 N% Y. l/ b* D& ?$ \
而李娜在《苏武牧羊》的《序曲》、《出塞》和《归来》中,多次反复使用喉声。给人马上要喊破的感觉。其实李娜并非不知用喉声的危害,只是歌曲的人物是武士,粗旷的风格需要用暴烈的喉声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不反教条,就要反艺术。
5 ?( ^8 ~' {& B# l% x6 Z/ _: P! u
4 @# u7 j7 o9 m w% D2 L3 D西方歌剧的教条,也造就了西方摇滚乐的风靡一时,喉声不符合嗓音卫生,但它有自己的表现力,是规矩的声音所不能代替的。% O, ^& C' v2 l) o6 j) P. G( x2 |
# C9 c' j$ s( k; J" T! X2 f5 z4 J# L
3、自由穿梭的发声能力。
# M6 q* \5 A1 F4 x$ l4 ?$ K0 i |
《苏武牧羊》是集中体现李娜技术实力的歌曲。李娜的声音能够自如地在高、中、低音阶,强、中、弱的音强和壮、沙、细的音色之间来回穿梭,甚至展示了啸声(超高音),令人叹为听止,国内无人能及。
; ~5 _& g M4 z# I8 x0 d; A( w
, J& W; f. f; b3 h2 S单论高音,能唱花腔的多了,鼓丽媛等也不差。单论低音,蔡琴更好些。单论刚性,美声里有足够的高手。单论弱声,于文华水平高。但是,没有人能够象李娜的声音这么全面和自由游动。4 Y( Q5 b+ k# [6 c, n
# m! K% O, }* ^ ]' y
4、挂嗓的意识。
% H. k! T8 s- Z+ F6 P" n( ^" q
2 _$ O- k) h$ T5 h. k8 z+ Y1 j8 }美声和所谓“科学唱法”,为了追求技术的精纯,很忌讳“挂嗓”,认为这是技术不纯的表现,“宽敞圆滑”的才是好声音。
- g) [+ Q; A/ z
+ C8 \& n) q* M: Y6 U/ M) ?& A李娜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要做到“宽敞圆滑”并不困难,但却经常化地“挂嗓”。这正是她的高明之处:纯技术好比人体骨骼,而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外貌特征。“挂嗓”正好能表现出人的生动之处,纯技术的表现力是苍白的、没有灵魂的。7 p! m) ^& a+ J4 I7 q
8 E+ l z) T- l/ a2 B. Q5 h, v2 [2 O(五)、细腻的处理
; _, ~8 y- a" y% F. R: c! C5 W! R
% U! T% H) V$ z: h不管大歌小曲,要处理好,都是不容易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既要把握主题,也要注意细节。3 p6 E: n4 a& J$ k* F
; a5 w; R' p4 K2 |5 B6 o+ v
以上内容中,图片是我自己的,文字内容来自网络。2 ~- d0 V0 a. K$ ?4 y2 t1 K
) \! ?& @! l9 B: L- @
5 V% q8 i# _!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