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4475|回复: 4
收起左侧

转贴一篇文章∶采访机的巨大变迁——漫谈广播发展二十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6 21: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采访机是电台记者的武器,采访机的技术进步,是广播电台语言节目变革的推动者,可以说改变了传统广播的播出形式,文字稿件和播音员的口播内容越来越少,录音新闻和专访节目内容充实。本文以几代采访机为例,介绍了它们的发展历程,功能变迁。/ U0 ]% C. Z6 I. V! {6 ?
) E* F$ i6 c! N: m$ h. s
采访机 模拟和数字化 后期制作 记录方式 故障率和故障类型+ c! z& c" u$ ?  ^9 ~7 ]  O5 W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笔者有幸加入了广播行业,首次接触了采访机、调音台、发射机等一大批广播设备。如今快二十年过去了,感受最深刻的是技术进步给广播事业带来的巨大变革。从无到有的调频广播、同频广播、音频工作站、数字化播出、广播直播车等,以及当前的三网融合,专业化频率播出等。采访机的发展更是经历了几代更新。
1 Q# `. o& W8 T- X/ s7 C" U" O# G  一. 从巨大笨重到小巧便携
) g( m1 a, D7 o4 z  \  时光倒流20年,当时建在中波发射台的濮阳广播电台,一台巨大笨重的636开盘机正在缓慢旋转,收音机里发出濮阳人的声音。我台最早的一批采访机是开盘带式的,型号有DL型录音机,DL-D型,DBL-2B型等(图1),这些在仓库见到的开盘带式的采访机,算是老古董了,应该是第一代采访机。95年前后,台内购买了SONYTC-D5PROII磁带式采访机,个头像个16开的厚字典,外接话筒,有专门的背包(图2)。之后的体积就越变越小了,随着采访机的小型化,记录方式也由模拟到数字。# c# D9 |! h. p% E! C, N

7 c0 S( W1 N# }5 H$ u7 v!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1 电台第一代(三种)开盘带式录音采访机

% t$ T5 f8 @5 d, ]# S%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2 饱经沧桑的SONY TC-D5 PROII便携采访机
  二. 从模拟到数字化; [- f/ K# b: \( i; Q, o, U4 _
  盒式磁带采访机之后,从模拟到数字的分界点,可以认为是MD采访机和DAT录音机的应用。其中的代表产品是MD采访机,播出则采用了MDS-302和MDS-JE510磁光盘,采访机小型化,录音质量和时间得到了很大提高。台内购置了5部索尼MZ-R55采访机(图3),整机只有CD盒大小,自带驻极体话筒,采录过程中能够分段做出标记,特别方便后期剪辑和制作,属于半自动的非线性采访机,曾风光一时。直到音频工作站出现后,小型录音笔,固态存储介质的广泛应用,MD采访机和播出设备才淡出视线。真正数字化的产品应该是以mp3格式为代表的音频文件形式,这时的采录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的非线性编辑,可重复操作,能加入各种效果,实现数字降噪等功能。记者们开始采用的是三星YV-120,和后来的SVR-1330。当电台播出和制作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后,(仅仅是录制和播出的无带化,办公的无纸化,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数字化)。记者们普遍配备了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这时采用了一款经典的采访机PAW120(图4),来自英夫美迪的这款小巧的采访机,至今仍有记者在使用。当然后来推出的PAW-V型,和ZOOM H4非常相似,功能也进一步提高,比如采用大容量SD卡,可外接话筒,线性遥控等扩展功能。
1 a+ S( z+ T: X* O3 h- x+ T2 k8 S

, J, j/ K1 ?# h% X7 k1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f. ~! e2 t$ g$ [: C. [3 [6 P, G
图3 尘封已久的MD采访机MZ-R55
! n1 j# P, G: |& t. I7 U

1 @; a% E4 W# L' _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q6 D# E! O$ [; T8 X2 }( v图4 时代新宠--数字采访机代表型号 PAW-V和PAW120
  三. 记录方式和载体变化; P. @" \' t! z/ ]. p% z
  采访机记录声音的方式和媒介在不断进步。首先是磁记录,又可以分为模拟的磁记录,例如开盘带,磁带等;后来的数字磁记录则不再利用磁化曲线的线性部分,而是利用饱和记录数字信号,分别代表0和1,如DAT、MD;光电记录利用激光把数字信号记录在光盘上,如可刻录的CD盘;固体记录是利用半导体存储器ROM、RAM记录数字音频信号,最常见的就是采访机本身的内存,和可以扩展的各种存储卡。不同的记录方式除了改变了声音的质量外,容量和存储时间也有了很大提高,比如2G的存储卡,记录压缩后的mp3(128K)格式音频近2000分钟,极大的方便了记者存储资料、多次采录等需求。
: E, O" `& W- X9 ?6 j  记录载体和格式的变化,彻底颠覆了传统音频质量的各项参数,如机器的抖晃率,数字采访机不存在机械传动,声音无引入噪音,数字采访机的非线性失真可小于0.05%,抖晃率极小,而模拟的非线性失真约为1%,抖晃率最小为0.03%左右。动态范围和信噪比均可达到90分贝以上,而模拟录音机的动态范围最大为65-70分贝,且由于存在调制噪声,其信噪比只有40分贝左右。
! P1 ?5 `0 _2 }2 G; a, o  四. 后期制作形式的改变
$ S7 l5 b5 m6 h  早期的开盘带,长长的录音带就缠在一个塑料的圆形轴轮上,开盘带有大有小,最大的一盘有1千米长,这么一大盘,在机器上转,仅仅是两个小时的节目内容。开盘带成本比较高,而且购买困难,有些要靠进口,剪辑录音真的是要拿剪刀来剪,然后再粘贴,工作起来非常烦琐细致,最初使用开盘带,简单的上带和下带也要有师傅教,不然一不小心弄散了,一盘绕就要绕半天,使用起来特别不方便。多轨合成还好,可以利用调音台混音,难的是同期声的多轨录音,开盘带的多轨录音机,地市级台站想都不敢想,一台机器就要几万元。
' ^, @+ |3 A6 G& p) e" _7 e) q

: P) ]( {, t: `/ v/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l) I" X) _% A/ ~& u图5 音频专业编辑软件AA3.0多轨制作界面
  录音磁带虽然比开盘带轻便多了,但是也有很大缺点,音质比较差,保存时间比较短,编辑制作起来一样麻烦,很难满足广播发展的需要。广播电台数字化工作站实现后,音频编辑可视化,多轨等各种特殊效果制作非常方便,后期制作中的特殊音效,如5.1声道,完美混响,参数均衡等,一台电脑加上相应的软件和插件就能实现(图5)。而以往实现这些功能,要借助的硬件设备数量多、价格高、效果难、操控复杂。# N9 y- n# ~( ?) p  o# K
  五. 采访模式和话筒选择灵活、具备智能化操作4 j  g6 ^- l" {5 b2 h( i
  一般外置式的采访话筒可以根据环境和采访对象进行选择,在指向性和灵敏度上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距离采访对象较远,环境嘈杂,可以选用超指向性的高灵敏度话筒。数字采访机这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灵活可调的采访模式和话筒参数,足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环境,保证比较高的音质。如ZOOM H4通过旋转采访机顶端的两只MIC,改变XY录音制式的夹角,来获得不同的采访范围和立体声效果,同时还配备了标准的XLR/phone 平衡输入,支持幻象供电等。再例如PAW-V采用全金属设计,抵御震动,抗干扰能力强,屏蔽电磁干扰,避免录音音质的降低,更值得一提的是整机重195g,与手机一般大小,非常适合携带,耗电量低也是考证采访机是否值得选用的一个重要方面。7 A/ p6 V, z2 F; W1 P
  智能化方面,有了新的功能赋予。如英夫美迪数字采访机PAW-V,设计有一个机身智能安全传感器(Intelligent Security Sensor)。遇到错误的操作或未知情况的发生,机器会预先警告或提醒,防止录音文件的丢失,无疑给记者采录内容上了一道保险。如SD卡仓门未关闭、SD卡弹出,或电池盖掉出,都会自动提醒,在使用时误操作将重要文件删除了,还能对SD卡内文件进行恢复,这些功能在传统采访机中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u( e5 m; @, z9 c
  六. 从专业领域到多行业普遍采用
7 p" A/ X; n0 n% h. @  在采访机设备选用上,专业和业余的界限模糊,行业进入门槛降低,操控也越来越简洁,好多单位和个人拥有了心仪的采访机。如公检法司的取证,单位通讯员的传稿,普遍选择了专业数字采访机。同时,手机等多媒体也担当了采访机的功能,在要求不高的场合,记者直接用手机通话回传了现场的声音,充当了采访机的角色。: Q) D! T, v7 o2 [3 i: T
  小小的采访机,因为强大的功能,延伸出了更多的应用,如长时间的会议录音,定时触发录音,其他扩展应用。在产品中如Zoom H4n,甚至有些卖家直接叫做手持音乐工作站,解释为顶级录音机、吉他效果器、四路电脑声卡、编辑机。这些功能确实名副其实,内置了50多种高品质吉他综合效果器,吉他手录音极为便携专业。其他有H4n最高支持24bit/96kHz精度的录音,支持SD和SDHC存储卡最大32GB、可以直接使用h4n做四轨后期编辑缩混处理、带有乐器高阻输入端口、直接接乐器录音、带数字较音器、节拍器。所有这些,的确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采访机。
6 i. @# c' ?$ W  七. 故障率和故障类型发生变化
! H( ?4 I1 G4 g: w  数字化后采访机的故障率明显降低,故障类型也有传统的机械故障为主,变为软件故障、设置不当等软故障。
/ Z- z, n# d- D( j' p  I# @5 R  传统采访机因为记者在外长期使用,颠簸,灰尘,潮湿环境等,最容易出现故障的比如压带轮松动,传送皮带老化,紧固螺丝松动等。例如98年省台记者到濮阳采访,去的地方时黄河滩区,灰尘很大,回来住的地方发现采访机无法播放,型号是mon的M-529V,安排笔者前去维修,未打开后盖就判断应该是传送皮带掉落,因为可以听到马达空转声,当时没有合适皮带更换,只好用松香粉搓了一遍后,应急使用,总算没有耽误给编辑传稿。
* C! I7 J! t1 Y( E. L       数字采访机普及给记者后,也反映了几个常见问题。接修过的有两块主板间通过插接件连接,松动后无显示、死机故障,属于机械类故障,用热熔胶固定或海绵压垫后彻底排除。其次是PAW120可插式的外接IECM-1型MIC接地线虚焊,录制噪声大,一些记者不习惯根据环境选择不同的录音电平,内置MIC的录音声音小,且MIC增益被锁定,用上下左右键均不可调整,软件中锁定内置MIC的增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同时针对IECM-1的输入参数,也没有将增益设置得太大,目的是害怕录音电平被削波失真,不能通过后期制作恢复,而录音电平即使偏低,只要无失真,可以通过后期制作提高增益解决,缺点就是引入的噪声也相应增大,信噪比将会降低。3 h3 Q7 ^7 {" Z" B2 g* v
  结束语
+ B6 K: f# O  d8 x$ e  采访机的技术发展,浓缩了广播领域的技术进步。未来的采访机会是什么样子?如何融入到记者的采访活动中,是否会随着全媒体的发展,出现更多的综合性的采访利器?我们拭目以待。7 s+ f2 Z4 R7 u! O, Y+ m- _
发表于 2012-5-6 21: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爬虫 于 2012-5-6 22:14 编辑
% [* V1 G3 V, g8 _$ ^1 X
9 I! \2 [5 _7 X% n. @俺在模拟时代用的“采访机(便携式录音机)”一直是 NAGRA4.2 (配森海塞尔816话筒和拜尔DT48耳机)。数字时代用的机器就比较杂了,ZOOM H4n 作为辅助录音机还是不错的。
4 x8 |+ V2 Z/ D/ ]2 T" X. h
7 @: n  n1 w# F  ^  g6 T6 K! \' `/ {7 A) z# q/ }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22: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爬虫 发表于 2012-5-6 21:56
, ?8 u* s* O5 q) E* H" x0 W俺在模拟时代用的“采访机(便携式录音机)”一直是 NAGRA4.2 (配森海塞尔816话筒和拜尔DT48耳机)。数字时 ...

2 O0 q9 d' L+ @果然专业。{:4_198:}
发表于 2012-5-6 22: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维中 发表于 2012-5-6 22:00
/ F% O- S# o, `& Q; e/ \果然专业。
8 U4 J8 P3 A, S0 l
沾点边而已啊
4 e: l: U1 B0 m( g0 L6 n0 e7 `: D: ~( h! P
未来的采访机会是什么样?  先透露一个业界资讯这大概也是一个方向:将单元化的录音机整合到话筒或其他设备中,体积能做的很小但指标却很高,且能利用无线网络将信号同步传输,还能采用收发时基码同步方式与其他设备形成一个大的音像连锁录制系统。
发表于 2014-7-22 23: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在发展,静观过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5-16 09:22 , Processed in 0.20628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