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1 13:39: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2-3 12:14 编辑 7 p2 e% _$ E, C; @) u. p
sunkee 发表于 2015-11-25 11:02
" h; `# o* j% b9 a5 CDmitri Shostakovich (蕭氏)/Bernard Haitink/ London Phiharmonic or Concertgebouw/Decca, 录音,演译 ... . ~7 K/ T, |8 b* a5 I6 f% f8 l
. {) v7 D! Y: P, N& ]蕭氏 (Shostakovich) 寫第二及第三交響曲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蘇聯,十月革命之後成立的蘇聯,它的政治文化以音樂作為宣傳媒體,而不是傳統的藝術家以之表達個人感受。當時在二十世紀初出現的新音樂,例如 Bartok, Hindemith, Berg, Stravinsky, Prokofiev 等人的作品,在俄羅斯音樂界受到歡迎和讚賞。在蕭氏的第二交響曲亦體會到該類音樂過渡的表現,例如該曲開首似是雜亂無章輕聲的弦樂。
7 j8 E* e- i$ Y1 J4 G; r蕭氏在第二、三交響曲貫徹了該時代的文化,曲中合唱的內容講述人民苦難,又歌頌革命和革命英雄。蕭氏作品的豐富音樂感,繼承了浪漫時期的傳統,不像別國同類音樂那般硬繃繃的。8 e& i* I) j X4 }
第三交響曲的第三樂章爆棚燦爛,從五分鐘開始,在密集的軍鼓如弦樂伴奏下,猛力地捶打低音鼓,非常過癮,是考機的樂段,接著大號 tuba, 銅鑼 tam tam,圓號 horn,長號 trombone 。該錄音表現到樂器的質感、金屬味,雄渾而又鬆化的音效,絕佳享受。% B0 A$ G( U4 }" E7 Z6 f% X% T
下圖是 Haitink 指揮 LPO, 在 Kingsway Hall 由 Colin Moorfoot 錄音的 CD, 我的碟是德國銀圈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