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20:24: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22 19:52 编辑 * ^( W4 ~' X: b# u; o7 _1 j+ P
 6 x& A1 T/ b5 r' THAUWAI 发表于 2016-1-19 17:42- t! g2 X8 N3 F8 n3 J( Z在2013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發表了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以李斯特巡禮之年樂曲作為小說 ...
 0 @5 x. W+ k7 z! W% D; }: P在小提琴家的錄音之中,最喜歡聽 David Oistrahk, 他的琴音音色厚暖,有濃郁的味道,因此份外感動人,令人投入忘我。幸運地,他有給 Philips 錄音,該公司的小提琴錄音,我認為是最好的,好演奏加上好音效,收錦上添花之效。Oistrahk 與 Oborin 給 Philips 在1962年灌錄貝多芬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全集,順理成章地成為我最愛聽的小提琴錄音,亦是最常聽的試音及示範 CD 之一。. y2 W: z0 ~' Z0 J9 \1 G
 Oistrahk 生前曾用過七把不同的 Stradivarius 琴,都是蘇聯政府提供的,好的演奏家有靚琴之助,因而產生了音色美而感染力強的琴音。  D' i, T' H2 E, L1 ~, l
 近日重溫在莫斯科1968年9月27日的一個重要音樂會的影碟,該音樂會是特別為慶祝 Oistrahk 六十歲壽辰而舉行的。Oistrahk 演奏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該首難度高的樂曲,在他手中,奏來自然流暢,令人覺得輕鬆容易。Shostakovich 亦是現場觀眾之一呢!曲終,觀眾獻花,以玫瑰花為主,獻上舞台的卻全是連花盆的盆栽啊!
 # _2 N. `1 z, i) b/ c0 p& b3 D下圖是 Philips 紙套厚盒 4 CD 套裝,在 1991年買的,內裏是三張德國銀圈、一張西德銀圈 CD。曾借朋友的四張西德銀圈 CD 比較。後者的聲尾稍多一些,音像稍鬆化一些,感覺上德國銀圈厚聲一些,可能是長期聽慣的關係,愛聽德國銀圈多一些。
 ; U2 u& u- P0 F9 k' Y: G常以第五奏鳴曲“春天”第二樂章試音。一開聲,要聽到鋼琴的超低頻,在此可測試音響系統的超低頻(40Hz 以下)表現,若聽不到超低頻及泛音,我便會調校系統讓超低頻出來。在開首 40秒,小提琴在右方,之後才漸移至左方直至曲終,不知原因為何?定位穩定後,在左方的小提琴的音像凝聚於肩膀高度,右方的鋼琴的音像則位於及腰高度,立體定位猶如現場。Oistrahk 小提琴的擦弦聲頗顯現, 由於有琴腔聲烘托著,可聽到音色厚暖,有濃郁的味道,琴音感人,若音響系統的低頻不足,便出不到如此效果,要做功夫了。揚聲器左右之間的距離, 會影響小提琴琴音的密度和味道,及音像的聚散,因此可藉此 CD 調校以至微調。
 # _. R* f! C  S接著的第三樂章,可測試動感和節奏感,要聽到 E弦不刺耳。
 + D: S9 w  ?3 R; f( t在購買揚聲器、CD 機、放大器、接線,隨身聽等,我必用此 CD 試聽,過得了此關,才會考慮。
 | 
 
  |